我市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的深层次变化
近日,市侨办组织23位归侨侨眷体验“三河三园”亲水之旅。船行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三河三园”呈现出一幅“文化河、生态河、景观河,河河贯通;体验园、休闲园、风情园,园园串联”的美好画卷,归侨侨眷感慨多多。
这仅仅是龙城美景的一隅。自2004年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创模工作。如今,蓝天白云,碧水绿草,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已在常州大地悄然铺展……
美丽从哪里来?还园植绿
“所有城市公园免费开放,(江苏)省内只有常州一个哟,常州人真够幸福的。”这是一名网友在西祠胡同的江苏城市论坛发表的留言。
2003年初起,人民公园、兰园、芦墅公园等一批老公园就在扩建后实行免费开放。至今,市政府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所有城市公园,大型公园绿地共计59个。2009年,公园绿地建设管理体制创新项目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还园于民、还绿于民”是常州坚持创模的核心工作。此外,还积极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创建活动,持续打造绿色品牌。
近6年来,全市以城郊统筹、全面增绿为基础,大力开展城市公共绿地、生态景观道路、河道绿化等园林绿化建设。依托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重要河道,全面实施“八路八口”和“八路八口四河”绿化工程,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生态林带防护体系。
全面开展创建生态园林乡镇、生态园林居住区、生态园林单位活动。到2009年,建成区绿地面积达511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54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12%,较2004年提高了4.52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3平方米;拥有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46个,省级园林式单位118个,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创模的背后,是常州城市面貌整体持续改进、出新的过程。
管理怎样跟上?机制创新
今年夏天,很多居住在采菱港潼子河段的居民通过“环保与网民”专栏和环保QQ群,反映该河段河面波光粼粼,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的河水,在炎炎夏日特别清凉。在网上,还有细心的市民表示,常州的空气一年比一年好了,整齐干净的街道也让他们在听到外来游客夸赞时,特别骄傲。
这些成效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高效治理模式。按照环保监管全覆盖的要求,在监管范围上,覆盖了全市57个乡镇、街道,检查结果每月排名通报;在监管内容上,包括了建设项目管理、废水、废气排放、固废处置到排污口规范化情况等各个方面;在监管时段上,正常情况两天开展一次夜间抽查,特殊情况实施“夜夜查”,对重点问题实施24小时全天候检查;在监管方式上,采取水陆并进、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手段。
另外,通过蓝天工程、清水工程、“督查河长”制度、铁腕治污措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污染防治和全面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等手段,围绕治水、治气、治废、治音、治村、治山,全市“六治”工程效果显著。
2009年,全市空气API指数优、良天数达334天,占全年的91.5%,三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另外,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3条入太湖河流水质总体达到国家“十一五”太湖考核要求,苏南运河等河流水质指标持续改善,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市区河道实现“不黑不臭、管理到位”目标;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有所降低,2009年分别为54.7分贝和67.8分贝。
根本要靠什么?调优结构
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改善、优化了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9.9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15.9亿元,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128.84%和220.8%,成为全省第三个总体实现小康的地级市,城市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20位。
全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调优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了作用。
首先,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增强常州经济的活力。近年来,全市共关闭化工企业946家、印染企业78家、电镀企业4家,以及轧石、石灰企业130家。拆除高炉12台,淘汰炼铁和炼钢落后产能100万吨/年。拆除水泥机立窑、湿法窑生产线56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644万吨/年。关停燃煤火电机组15台(套),发电能力636.6兆瓦。推进128家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入园,并通过搬迁提升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
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常州制定了《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要实现三个“高于”,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要高于GDP增速,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服务业引进外资增速要高于全市引进外资增速。同时,着力推进六大重点建设,即现代物流业和大市场建设、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和科技与信息服务业。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占比达39.6%,较2004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
三是打造新兴产业。我市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重点建设“一核八园”。2009年全市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实现3225亿元,占全市的54.6%。2009年新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全市拥有“一站两中心”232家,省级以上孵化器14家,在全省名列前茅。
今年的“9·28常州经贸洽谈会”上,国外商团参观了常州的3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后感叹:“常州的发展,现代、生态并充满绿色生机。”
这仅仅是龙城美景的一隅。自2004年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创模工作。如今,蓝天白云,碧水绿草,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已在常州大地悄然铺展……
美丽从哪里来?还园植绿
“所有城市公园免费开放,(江苏)省内只有常州一个哟,常州人真够幸福的。”这是一名网友在西祠胡同的江苏城市论坛发表的留言。
2003年初起,人民公园、兰园、芦墅公园等一批老公园就在扩建后实行免费开放。至今,市政府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所有城市公园,大型公园绿地共计59个。2009年,公园绿地建设管理体制创新项目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还园于民、还绿于民”是常州坚持创模的核心工作。此外,还积极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创建活动,持续打造绿色品牌。
近6年来,全市以城郊统筹、全面增绿为基础,大力开展城市公共绿地、生态景观道路、河道绿化等园林绿化建设。依托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重要河道,全面实施“八路八口”和“八路八口四河”绿化工程,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生态林带防护体系。
全面开展创建生态园林乡镇、生态园林居住区、生态园林单位活动。到2009年,建成区绿地面积达511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54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12%,较2004年提高了4.52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3平方米;拥有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46个,省级园林式单位118个,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创模的背后,是常州城市面貌整体持续改进、出新的过程。
管理怎样跟上?机制创新
今年夏天,很多居住在采菱港潼子河段的居民通过“环保与网民”专栏和环保QQ群,反映该河段河面波光粼粼,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的河水,在炎炎夏日特别清凉。在网上,还有细心的市民表示,常州的空气一年比一年好了,整齐干净的街道也让他们在听到外来游客夸赞时,特别骄傲。
这些成效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高效治理模式。按照环保监管全覆盖的要求,在监管范围上,覆盖了全市57个乡镇、街道,检查结果每月排名通报;在监管内容上,包括了建设项目管理、废水、废气排放、固废处置到排污口规范化情况等各个方面;在监管时段上,正常情况两天开展一次夜间抽查,特殊情况实施“夜夜查”,对重点问题实施24小时全天候检查;在监管方式上,采取水陆并进、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手段。
另外,通过蓝天工程、清水工程、“督查河长”制度、铁腕治污措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污染防治和全面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等手段,围绕治水、治气、治废、治音、治村、治山,全市“六治”工程效果显著。
2009年,全市空气API指数优、良天数达334天,占全年的91.5%,三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另外,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3条入太湖河流水质总体达到国家“十一五”太湖考核要求,苏南运河等河流水质指标持续改善,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市区河道实现“不黑不臭、管理到位”目标;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有所降低,2009年分别为54.7分贝和67.8分贝。
根本要靠什么?调优结构
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改善、优化了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9.9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15.9亿元,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128.84%和220.8%,成为全省第三个总体实现小康的地级市,城市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20位。
全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调优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了作用。
首先,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增强常州经济的活力。近年来,全市共关闭化工企业946家、印染企业78家、电镀企业4家,以及轧石、石灰企业130家。拆除高炉12台,淘汰炼铁和炼钢落后产能100万吨/年。拆除水泥机立窑、湿法窑生产线56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644万吨/年。关停燃煤火电机组15台(套),发电能力636.6兆瓦。推进128家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入园,并通过搬迁提升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
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常州制定了《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要实现三个“高于”,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要高于GDP增速,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服务业引进外资增速要高于全市引进外资增速。同时,着力推进六大重点建设,即现代物流业和大市场建设、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和科技与信息服务业。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占比达39.6%,较2004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
三是打造新兴产业。我市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重点建设“一核八园”。2009年全市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实现3225亿元,占全市的54.6%。2009年新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全市拥有“一站两中心”232家,省级以上孵化器14家,在全省名列前茅。
今年的“9·28常州经贸洽谈会”上,国外商团参观了常州的3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后感叹:“常州的发展,现代、生态并充满绿色生机。”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网站访问量: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8层
电话:0519-85680751 传真:0519-85680752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8层
电话:0519-85680751 传真:0519-85680752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