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推动我市“一核八园”建设步伐
发布日期:2011-06-13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6月10日、11日,由市委书记范燕青率领的常州党政企业家代表团再赴成都,与四川大学就生物医药领域开展产学研专题对接,进一步推动我市“一核八园”创新型园区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范燕青希望企业抓住机遇,做强创新、合作、整合、发展和竞争能力,在赢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共同做强产业。
  在11日上午举行的对接交流会上,四川大学与常州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签约,2-3年内,四川大学将投入品牌、技术和人才,促成8-10个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在常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转化。常州方圆制药与四川大学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项目签约,双方将共同推进重大疾病诊断试剂的产业化,共建“生物治疗个体化用药评价工程技术中心”。
  范燕青感谢四川大学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他指出,常州医药产业尽管有一定的基础,但产业规模偏小,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合作,瞄准目标加快推进。四川大学拥有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人才、成果、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市场开发等领域都走在全国前列,值得常州企业借鉴。双方的产学研合作,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壮大将起到重要作用。
  范燕青指出,“十二五”是常州转型发展、高水平实现“第二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坚定不移创新,坚持不懈合作。当前我们既要看到资源要素趋紧、区域竞争加剧的现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也要看到常州经过多年努力,打下了三级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基础,振奋信心乘势而上。全市上下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势挑战创新能力,形势也激励和选择创新,要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创新的力度,巩固和提升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范燕青指出,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常州正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共赢之路。以市场为引导,常州正加快探索合作项目的筛选、优质高效的中介服务、诚信管理、利益风险共担、长效合作等机制,最大限度地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他同时希望我市企业做到“五个超强”,即超强的创新能力、超强的合作能力、超强的整合能力、超强的发展能力、超强的竞争能力。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对常州代表团表示欢迎。他表示,常州坚持不懈地推进产学研合作,体现了战略眼光。市委书记连续4次带队来校寻求合作,在学校历史上从未有过。近年来,四川大学与常州陆续开展了20多项合作,已与安格特、亚邦药业等开展全面合作。这种校企合作,既为川大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学校进一步走好产学研路子拓展了空间、提供了舞台。
  与我市有着深厚合作基础的四川大学,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近年来,该校利用医学、现代生物技术、药学、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优势,按国际标准整体设计,集中建设了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建成从基因发现到药物研发、中试生产、临床试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平台,形成了药物开发完整的技术链。目前,该平台拥有高级研发人员近200人,自主研发了近100种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创新药物。今年常州5·18活动期间,双方进行了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
  专题对接活动中,我市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参观了四川大学的相关实验室和科研成果,并围绕各自发展方向,与川大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接,达成一批合作意向。
  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戴源参加对接交流活动。
  生物医药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产业发展逐渐从化工到药物中间体,转变成原料药、成品药、生物药的产业延伸。目前全市有生物技术与医药生产型企业约500家,5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上市。
  常州高新区作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去年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并启动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内已集聚千红、方圆、康辉等48家骨干企业,吸引了一批海归孵化企业落户。争取到2015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集聚起5家国家级、20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培育和引进40-6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新品种。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网站访问量: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8层
电话:0519-85680751   传真:0519-85680752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