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3日下午走进南车戚研所新建成的精锻车间时,窗外,一列高铁动车组正巧飞驰而过——车间人员说,时速300公里。
而在窗内的车间里,正在为高铁动车组制造齿轮箱驱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踏面清扫器和半主动减震器、盘形制动装置等一系列设备组件。这些,都是高铁加速和制动的核心部件。
现场见闻
位于戚墅堰区产业基地西北角的精密锻造车间,4月份刚刚建成,是基地内最后建成的车间。在主车间里,记者看到,已经压制完成的锻钢制动盘整齐地堆放着。车间正中,一台超过8米高的庞然大物傲然伫立。
副总工程师赵文启告诉记者,这是去年9月斥资1亿元,从德国引进的22000吨电动螺旋压力机。“它的总重达1550吨,最大的零件达到200吨,仅散件就用了36台重卡才运进来。它的最大压力可达22000吨,这是目前中国持续锻造吨位最大的电动螺旋压力机。”
自5月初起,这台压力机已经投入试生产。正式达产后,将实现每年10万片的产能。除生产锻钢制动盘外,该设备还将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精密锻件的制造。
掌门人说
“这种锻钢制动盘,是为京沪高铁动车组专门制造的,属于易耗品。”公司总经理刘杰介绍,“以前国内要使用这一组件只能从国外购买,价格非常高。”
22000吨螺旋压力机正式投产后,将打破京沪高铁动车组使用锻钢制动盘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实现国内的同水平生产,有效降低轨道交通发展成本。
在产业基地中,这样的进口设备比比皆是,“我们的硬件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而我们的技术、管理水平,也在国内具有代表性,正在逐步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
2008年起,戚研所借我国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东风,展开了新一轮投资,在戚墅堰区、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建成了三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以26亿元的成本为企业产能扩充、制造水平提升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我们在硬件方面,主要采用国外的先进设备,而生产的技术则依靠自主研发。通过这一轮的有效投入,我们立足高端装备制造业,抓住关键工序和核心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将能实现销售100亿元。”
记者感言
传统的轨道交通对组件、设备的精度要求并不高,而少量的精密锻造部件则完全依赖进口。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成本,也阻滞了国内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拥有研究所背景,戚研所依托材料工艺所专业技术集成的综合优势,不断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同时大手笔引进一流设备,将其科技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
常武地区装备制造业的聚集性较强,但是高水平的制造企业并不多,戚研所在这一领域是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它的强势发展,也将大大提升我市乃至华东地区的装备制造能力。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8层
电话:0519-85680751 传真:0519-85680752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