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岸 共筑幸福家园
发布日期:2013-11-01  来源:常武  浏览次数:  字号:〖

928,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海内外各界人士关注的目光下正式开幕,一场历时30天的花事盛会在常州武进掀开新篇章。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深圳,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全部组团参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花为媒,海峡两岸在扩大花卉产业合作、引导生产、普及消费以及促进交流等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台湾洋兰惊艳花博

花博会上,台湾共设立三个展馆:室外以天灯和三太子为主要标志;主场馆A座、C座各有一展馆。其中位于主展馆A2层的海峡两岸兰花展,占地面积将近1300平方米,分为国兰和洋兰两部分,是此次花博会的一大亮点,也是整个专题展中面积最大的展区。“以兰花为介,架起沟通海峡两岸的桥梁,在花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花博会参展者服务处副处长招以龙说,很多国家、地区的花卉协会或花卉企业都有意来参加兰花展,但台湾花卉发展协会的加入更叫他们兴奋。据了解,台湾是蝴蝶兰和文心兰的全球发源地,而且2010年由台湾花卉发展协会倾力参与布展的台湾花博会,曾在东南亚一带引起极大的轰动。

为了办好这次联合展览,台湾花卉发展协会也花费不少心思。协会代表在花博会开幕前就到展馆现场跑了4趟,布展时10位台湾顶级的花艺师专门赶到现场。“商量得很细致,哪些地方要摆什么花,哪些花是直接运过来就行,哪些花需要现场做造型,都是逐一过堂的。”

招以龙举了个例子,为了在国兰区和洋兰区之间做好衔接,两个展区交界处展出的多是冬季的报岁兰,“每年春节前后,大陆的福建地区和台湾的居民家中,大多会摆上一两盆报岁兰。”招以龙说,既然是以兰花为介,架起两岸沟通的桥梁,这些小细节,当然要考虑在内。

而洋兰区给游客们留下惊艳印象的3只混搭文心兰、蝴蝶兰混搭“孔雀”,其中用到的文心兰切花均由台湾远渡过来,而蝴蝶兰本身正是两岸合作的结果,其种苗来自台湾,生长培育则在大陆南方地区的温室。

两岸共寻花事商机

“除了展示台湾洋兰,我们也希望通过花博会寻求机遇,开拓台湾洋兰的市场,使在内地高价的蝴蝶兰等品种进入平价区。”台湾花卉发展协会经理陈永斌说,“内地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我们期待把台湾兰花的种植线延伸到大陆来,两岸联手做大兰花产业。”

陈永斌所言,也是常州市政府所想。

花博会期间,常州市政府与台湾区花卉发展协会专门主办了2013海峡两岸(常州)花卉产业交流对接会。台湾区花卉发展协会理事长郭正和、台中市胡志强市长办公室主任廖静芝、台湾神农广播电台台长戎屏国等众多嘉宾均到场参加。围绕花卉产业资源优势、生产成本、市场潜力、新品种研发、生产管理技术应用、市场体系建设和外销市场拓展等内容,两岸近百位花卉、农业高手展开交流。现场,常州市政府与台湾区花卉发展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江苏武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也与台中市墩南合作农场签署合作意向书,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不仅如此,台湾花卉发展协会也与江南花都产业园世华园艺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位于常州武进嘉泽镇跃进村的江南花都产业园,主要定位在中高档花卉的种植上,专业进行兰花组培的世华园艺便是首批进园企业。产业园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双方技术合作,共同搭建两岸信息沟通、技术交流、品种交易平台,努力使两岸兰花产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未来世界花卉产业格局中取得更强的竞争力。

品味文化共促交流

一场花博,除了看花、赏景,共商产业发展,自然也少不得品味各地的独特文化,来自台湾的彭俊兰女士和王艳女士就在各展园间流连忘返,更重温到故土风貌。

彭俊兰和王艳分别出生在四川和山东,早些年嫁去了台湾,可那份乡情却割舍不断。“其实这几年,两岸的交流不断,我们也时常回来看看。可是故乡的风光就怎么也看不够。”王艳介绍,以前来江浙,去的最多的就是苏州和杭州,这次应邀来常州的花博园,发现江浙其他城市也非常有味道,“从室外展园就能看出来了,即便同处苏南,也是各有各的特色。”

两人还专程去看了室外展区的四川园和山东园。两个展园都各自展现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熟悉的故乡风物让她们感慨不已。

台湾云林县神农广播电台台长戎屏国,本身就是武进人。由于工作关系,这已是他第三次来大陆参加花博会,“但这一届比往届规模都更大,亮点也更多,也体现出大陆花卉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他感叹,每次来大陆都获益良多,此次到家乡看花博,考察花卉及农业发展现状更是不虚此行。

举办花博除了能带动当地花卉园艺相关产业外,更促进整体城市的更新,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也可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而带动全面性的经济发展。我们今后也会借助自己的广播平台多多宣传常州,努力推动云林与常州在农业方面的交流合作。戎屏国说。(常武)

 

 

Copyright·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网站访问量: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8层 电话:0519-85680751 传真:0519-85680752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