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台办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五策并举,从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深化两岸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对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工作、学习、生活逐步享受同等待遇给予政策支持,努力推动“两岸一家亲”理念落到实处。
(一)营造“学、宣、贯”的氛围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及时将《条例》单行本发放到每一位台商、每一个涉台部门;在省内率先邀请省人大法工委主任、法律专家来常为辖市区政府领导、29个涉台部门、两级台办和60多位台商进行深度解读;结合市人大对《条例》在我市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及时总结我市好的做法经验,深挖细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形成整改意见,在全市营造了积极贯彻落实《条例》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责、网、服”的机制
自2012年起就组织成立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并根据《条例》要求,在台商台企集中的辖市区全面设立投保委。2019年机构改革后,进一步调整增补一批涉台部门,成员单位从21家增加到32家;完善投保委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积极构建工作网络,实行对台领导小组网、台协会顾问单位网、市区二级台办网等“三网”与“六台”联动,进一步明确职责,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共享对台工作信息。
(三)强化“询、调、诉”的支撑
坚持依法保护台胞合法权益,先后与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建立涉台民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常台资和赴台投资企业法律服务团、台商会计服务团和涉台商事仲裁中心,为在常台商提供法律咨询、涉税咨询、培训讲座、公证等服务。今年以来,市台办还进一步健全台胞投诉求助协调机制,修订完善了《常州市台办涉台权益保护案件处理工作流程及规则》,落实责任到人,进一步推进台商服务法治化、制度化、专业化和多元化解决台胞诉求更加规范化。
(四)探索“转、升、引”的路径
充分运用现代理念、推动技术创新、融合共享模式、引入开放资本、依靠大陆政策、集聚两岸人才,将推动在常台企转型升级作为对台经贸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台企参加国台办主办的“大陆台企产品展销会”;承办省台资企业上市辅导讲座,邀请国台办经济局、证监会发行部领导和两岸法务、证券、投行、会所等专业人士讲授,全省150位台企代表参会;组织制定《常州市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台湾青年来常创业就业》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举办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市发改、经信、科技、商务、金融办等部门解读政策,光阳摩托、雷科防务与95家本市台企分享转型案例;举办台湾青年双创就业推介会,集中梳理和发布台湾青年双创引导政策。自2018年起常态化开展台商大讲堂活动,先后举办“国税+地税”、“互联网+”等大型讲座交流活动,在常台企负责人百余人参会,为在常台企加速转型升级增添助力。
(五)谋求“助、解、联”的实效
充分发挥台协会窗口阵地、桥梁纽带作用,以协会换届为契机,实现人员标准、机构设置等方面诸多突破,新设立政策辅导与公共关系、经贸交流与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与人才合作等三个功能委员会,并探索试行协会“见习会员”制度,得到省台办、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台商充分认可。紧扣台企台商关心关注的疑难问题,打造菜单式服务。连续五年开展在常高校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设立台资企业招聘专区,为台企选送近50种岗位、800名专业人才。组织旭荣针织等13家台企与科教城6所高职院校签署“三基”合作协议(在校生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开展“一对一”人才培养。持续深化银企合作,搭建融资对接平台。联合江南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为台资企业签约授信200亿元。联合教育部门将台商子女入学纳入义务教育招生计划,2018年进一步明确“就近入学、同城待遇;兼顾志愿、统筹安排”政策;主动对接市卫生部门出台《关于为在常投资台商台胞实施医疗保健绿色通道的若干意见》,为全市台胞提供看病就医绿色通道服务,目前全市共有248名台商办理了医疗绿卡;携手文旅部门,为台商办理文化惠民卡,给予台胞文化旅游和公共活动同等优惠;与常州车管所联合为台商开设交规和简体字课堂,开设绿色通道、集中办理换证,累计已为400多名台商换领驾照。
随着“意见”的扎实推进,一批台企切实享受到了扶持政策。2018年,2家台企获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家台企获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优秀企业,1家台企研发项目入选2018年常州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6家台企获市级专项资金设备购置补助。2位台干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10位台企负责人荣获2018年度常州市明星企业家称号。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8层
电话:0519-85680751 传真:0519-85680752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