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在海峡两岸的黄金桥 ——纪念台湾诗人余光中诞辰95周年
发布日期:2023-05-04  来源:武进区台办  浏览次数:  字号:〖


诗人余光中生于南京,祖藉福建永春桃城镇洋山村。江南水乡常州,不但是母乡,也是妻乡,正是他乡愁所依,孺慕所赖,从来就不曾“断奶”。在武进漕桥的孙家,他的表兄弟姐妹岂止百人,今日虽已散居全国各地,但当年童稚,同在假山后、鱼缸边捉过迷藏,他曾借用旧小说的章回标题戏说,简直是:“金陵子弟同学盛,常州儿女表亲多”。

父亲余超英,给他起“光中”这个名字,是希望他光耀中华,不忘家邦。

诗人一生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华夏的山河、人民、文化、历史都是他与生俱来的“家当”,怎么当都当不掉,而中国的祸福荣辱也是他鲜明的“胎记”,怎么消也不能消除。

1949年7月的一个夏日,余光中在厦门码头,随母亲登上去香港的轮船,成了鼓浪屿鼓浪而云的浪子,离开了大陆。

当时回顾船尾,落到茫茫水平线后的,不仅仅是一屿鼓浪,而是厚载一切的神州。当时年少更非先知,怎料得这一走,早年的大陆岁月戛然终止了,怎料得这一走,竟然是“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守家的孝子也许勉可承先,但不足以启后。出走的浪子承的是西方之先,怎么能够启东方之后,真能承先启后的,还是回头的浪子。

余光中到台湾后,曾三次赴美,后又去了欧洲。他曾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抵挡住了弥天的欧风美雨,重回自己的旧大陆该是探亲,不省亲了。

中国之大,有的是长桥,古桥。两岸三通以来,余光中曾于2003年和2004年两次回到泉州,不胜孺慕与怀古,却未能踏上泉州的千年石梁洛阳桥,深以为憾。2011年4月第三次去泉州,行前扬言,未竟之渡必将实践,“1060步”,终于抵达北岸桥头。他曾写下桥之为物,不但存在于空间,有其长度,宽度与高度,更存在于时间,有其历史的沧桑。

在《桥跨黄金城》一文中他说过:“以桥为鞍、骑在一匹河的背上,河乃时间之隐喻,不舍昼夜,又为逝者之别名。然而逝去的是水,不是河,自其变者而观之,河乃时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河又似乎永恒。桥上人观之不厌的,也许就是这逝而犹在,常而恒迁的生命。而桥两头抓住逃不走的岸,中间放走抓不住的河,这件事的意义,形而上的可供玄学家去苦思,形而下的,不妨任诗人来歌咏”。

由此联想到,诗人念念不忘的真是这一边是“大陆母亲”,另一边是“台湾妻子”。

早在2011年4月22日,余光中在福建泉州参加华光学院新校区“文化名人村”奠基仪式,他在致词时表示,自己的《乡愁》传诵海峡两岸很高兴,并在现场续写《乡愁》第五段:

未来

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

你来这头

我来那头

诗人真是架在这浅浅海峡两边一条长长的桥梁

这是一座彩虹桥,黄金之桥

这座桥的长度:诗人自从离开大陆43年后,于1992年首次破水之旅。重回大陆以来,在这黄金之桥上足足走了26年,来回奔波60余次,足迹踏遍中华大地,“余言”响彻长城内外。他上下孜孜求索的正是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的中华情。

如今诗人已到了诗意天堂,逝去的是桥下的水,逝不去的是永恒的乡愁。愿余光永存。




徐赓庭

癸卯年清明节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网站访问量: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8层
电话:0519-85680751   传真:0519-85680752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